来源:八点见闻 12月16日
PD-1抑制剂是这几年大出风头的一款肿瘤免疫治疗新药,被全球癌症病人封了神。不同于手术、放化疗和靶向药,PD-1抑制剂本身并不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癌。这是最近十年肿瘤治疗领域最大的突破之一。跨国药企在这次谈判中的失利,外界早有预测,因为跨国药企均有维系全球价格的考虑。
与很多肿瘤新药一样,早期PD-1抑制剂的价格也令人望而生却。多年前,在患者寻求第二诊疗意见之后,倾家荡产购药者不计其数。
2014年,默沙东研发的PD-1抑制剂K药在美国上市,一年疗程定价为15万美元——年治疗费用合人民币100万以上。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PD-1抑制剂O药紧随其后。
O药K药研发费用相当高,但一问世,几年内赚得盆满钵满。在进入中国之前,O药2018Q3销售收入达到50.2亿美金;K药2018Q3销售收入达到49.3亿美金。
而在中国,每年新增肿瘤病人将近400万,有人用K药O药的价格做过测算,认定这是一个千亿市场。
2018年是中国PD-1元年。跨国药企生产的K药、O药在中国获批,国产PD-1也相继问世,受到国产药的价格压力,K药、O药在中国的价格也显得“平易近人”了许多。各家PD-1年治疗费用从十几到三十万不等。
去年医保谈判,国家医保局首次将PD-1这个品种纳入谈判范围,当时的竞争格局是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君实生物、信达制药,两家跨国药企和两家国产药企。这四家获批适应证并不完全相同。
最终国产药企信达制药是唯一谈判成功的一家,年治疗费用从原本的16.7万元左右降到9.6万元左右,降幅达42%。其他三家因未达到医保局预期的价格,没有进入医保。
高价抗癌药要不要进医保,一直有争议,“用200个人的看病钱给一个人吃抗癌药,公平吗?”从去年的结果来看,医保局的态度仍然较为谨慎。当然,信达PD-1的小适应证,也决定了其对医保基金压力不大,加上药企自身降价意愿强烈,入围也在情理之中。
而去年谈判之后,PD-1赛道更加热闹,不降反升。
因为从去年谈判成功的信达来看,销售实现了快速提升,作为唯一谈判成功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进入2020年医保目录后,光是2020年上半年,就卖了9.21亿元,没进医保之前和市场上其他厂家竞争时,2019年上半年和2019年下半年分别就只买了3.32亿元和6.84亿元。
请您简单描述您正面临的问题和您的需求,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为您匹配专门的医学顾问与您联系,帮你制定合适的方案。
在您提交相关的信息后,我们将会由专业的医学团队帮您规划合适的出国看病方案并进行费用预估。